大陆出招了!大陆宣布即将召开“台湾光复80周年”大会,就看这次台湾当局还来不来! 10月25日这个纪念日越来越近,台湾当局到底来不来,答案还没官宣,但各方的反应早已把立场摆得明明白白。 这场大会从来不是简单的纪念活动,它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两岸对历史的态度,更照出了“台独”势力的窘迫和民间共识的坚韧。 “台湾光复”四个字背后,是半个世纪的抗争与牺牲。1895年《马关条约》将台湾割让日本后,岛上同胞的反抗就从未停歇。 从武装起义到文化坚守,从偷偷渡海回大陆参军的青年到敌后传递情报的民众,他们始终认定自己是中国人。 1945年10月25日,台北中山堂的受降仪式上,陈仪一句“台湾重归祖国版图”,让街头的欢呼声淹没了一切,百姓手中的国旗成了那天最鲜艳的底色。 这段历史,本是两岸共有的精神财富,却在台湾被刻意扭曲。 民进党上台后,对光复历史的“改造”从未停手。先是取消“台湾光复节”的法定假日,再是删掉官方纪念活动,甚至在教材里弱化抗日历史,把日本殖民统治包装成“现代化助力”。 他们绝口不提殖民者掠夺蔗糖、樟脑资源的史实,回避强征数十万台湾青年充当“兵补”的黑暗,只挑着说几条铁路、几所学校的“功绩”。 这种选择性失忆,本质是想切断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结,为“台独”铺路。 大陆召开大会,核心是扶正被扭曲的历史。对台湾当局而言,这道题确实难答。 民进党已经亮明态度,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直言“没有光复节”,台陆委会更是下了禁令,不准公职人员、教师甚至民间团体参与大陆纪念活动。 他们越是阻拦,越暴露内心的恐慌,承认光复的意义,就等于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,与“台独”理念完全相悖。 赖清德在公开场合从不提“抗战胜利”,只说“终战”,连用词都刻意回避,足见对历史的恐惧。 民进党遮遮掩掩时,国民党的态度格外鲜明。刚当选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毫不绕弯,明确表示“愿意赴大陆推动和平交流,什么人都愿意见”,还把“九二共识”作为两岸交流的基础。 这不是场面话,今年5月,国民党就在台湾地区民意机构推动恢复“台湾光复节”假日,让10月25日重新成为休息日。 这个举动,既是对民进党历史观的反驳,也是对两岸共识的坚守。目前洪秀柱、苑举正等国民党人士已确认参会,郑丽文是否亲自到场虽未官宣,但这份积极态度已胜过千言万语。 最动人的是台湾民间的清醒。民进党越是禁止,民众的纪念热情越高。10月22日晚,台北中山堂光复厅的民间诗歌朗诵会座无虚席,台上念着当年的抗日书信,台下老人抹泪、青年录像,没人组织却自发参与。 台湾大学前校长管中闵自费办的光复史料展,老照片、旧报纸前每天排着长队,家长指着照片告诉孩子“这是我们回家的日子”。 这些自发行动证明,民进党能改教材、下禁令,却改不了历史,拦不住民众对真相的追求。 这场大会的价值,早已超越参会本身。从国际层面看,《开罗宣言》《波茨坦公告》白纸黑字写着“台湾归还中国”,这是二战后国际社会公认的共识,连美英等国均签字认可。 民进党喊“台湾地位未定”,本质是挑战国际社会公认的胜利成果,这也是“台独”难获国际支持的核心原因。大陆召开大会,也是向世界重申这一法理事实,让“台独”谎言无处遁形。 从两岸交流看,大会更是重要契机。即便民进党阻挠,来大陆发展的台湾人仍在增加。去年新增的台资企业就有四千多家,海峡论坛吸引数万台胞参与,青年求学、创业的热潮从未降温。他们在大陆找到发展机会,更在相处中感受血脉亲情。 国民党若能借大会推动民间交流,比如青年创业合作、文化展览等,让台湾民众尝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比任何口号都管用。 10月25日越来越近,大会筹备稳步推进。台湾当局来不来已不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这场大会让更多人回望历史,看清“台独”篡改历史的真面目,也看到两岸民间斩不断的联结。 80年前,台湾在抗争中回归;80年后,跨越海峡的坚守正让两岸根基更深 信息:台湾光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2025-10-24 10:16·北青网
